美育浸润行动计划
—
2021年9月14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试点实施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的通知》,决定在部分高校、县(市、区)试点实施美育浸润行动计划。
全省拟支持15所左右高校试点实施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重点帮扶区域内2所美育基础薄弱的农村中小学校,辐射带动10所以上的中小学校。
试点高校在美育课程教学、美育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美育教师队伍建设等4个方面为试点县(市、区)提供支持服务,首批试点期限为2年。
* 服务美育课程教学
美育专项课程包括合唱、器乐、舞蹈、校园剧、戏曲、绘画、书法、篆刻、剪纸、工艺制作和山东地方优秀民族民间艺术等。
* 服务美育实践活动
利用日常教学以及寒暑假时间,深入开展艺术实践工作坊、班级合唱、校园集体舞、乐队和戏曲等美育实践活动,结合寒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美育夏令营、冬令营。
* 服务校园文化建设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课间音乐、教室、走廊、宣传栏和新媒体平台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
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景观设计,创作主题美化墙绘,帮助中小学校创作校歌,科学设计播放课间音乐。
* 服务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培训进修、师徒结对、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每学期对支持县(市、区)至少开展1次美育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帮扶活动,提高区域内中小学校美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美 育
#美育,从一件校服开始
“美育”一词的出现,是在十八世纪五十年代鲍姆嘉通建立“美学”学科体系之后,是由席勒首次提出来的。
又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5年国办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文件,学校美育工作加速推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国家近几年将素质教育中“美育”方面提升到更高的地位,在政策推进落实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尤其要求在校园美育工作中开展特色课程和拓展美育途径。
当越来越多的学校将统一的校服穿着纳入日常管理范围,力图通过美观整洁的校服来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绪、平等意识、展示学校形象等为校园美育工作拓展途径。
校 服
用校服彰显美育之光#
一直以来,校服作为文化、教育、历史的缩影而出现,成为社会的一道风景线。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孔子在《礼·劝学》中说:“见人不可以不饰。不饰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把服饰作为文明教化的重要议题,将服饰看成人格上的投影,把服饰看作一个人能不能立足于社会的大事。
而校服,它不仅是一套服饰,还是媒介,一套校服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日常习惯和行为礼仪,适当具备时尚感的校园服饰设计,能够让学生在穿着中感受到美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例如:
苏州振华中学 举办校园美育课程,将校服文化融入学校的价值理念,通过外在的统一的校服穿着和互尊互敬的一言一行,传递诠释“诚、朴、仁、勇”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浸润、熏陶学生的审美情趣、礼仪素养、价值观念,真正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
苏州振华中学—礼仪培训
郑州市实验小学 开启“美的第一课”,美育老师分别从着装礼仪、仪态礼仪、校园礼仪三方面进行讲解,学生掌握了制式西装、衬衫、鞋袜、配饰的合理搭配。
郑州市实验小学—“美的第一课”
成都草堂小学西区分校 开启校服礼仪美育课程,让孩子们学会从礼仪出发,去发现美、探索美、创造美。
成都草堂小学西区分校—校服礼仪美育课程
一件件校服,如一张张纸,让精神和价值承载其中,将校服文化与学校理念交融,传递一种美德情愫,让学生深刻意识到,校服不仅仅是一件衣服,而是学校流动的文化名片,承载着学校对学生的殷切的期望与厚爱。
将校服作为美育工作的切入点,赋予校服更多的文化传承、礼仪规范、人格塑造等美育德育方面的功能,而这也必将是未来校服产业发展的方向。
ISUE西部校服·园服展 此次在成都·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以“衣以载道,点亮校园文化之美”为主题,聚集校园服饰品牌商、制造商、面料商、辅料商等产业链群体,创造一个校服·园服行业客户上下游企业深度联合、项目合作、拓展市场最佳交流平台。
以开拓校服美育德育新价值、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校服产业变革为宗旨,为校园服饰品牌企业与学校教育单位搭载供需链接平台。
推动中国校服文化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校园服饰产业品牌化经营,更好服务中国青少年教育事业的发展。
电话:+86 15216743286
邮箱:csisue@csisue.com
地址:上海市陆家浜路1332号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
全联纺织服装业商会
灵硕展览集团
扫 码 添 加
官方微信号
扫码关注获取
更多展会资讯